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血虚是怎么回事?血虚是怎么引起的?[图]

血虚是怎么回事?血虚是怎么引起的?[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8 17:28 血虚补血补气

血虚是一种女性比较常见的症状,血虚的人会出现面黄肌瘦,头晕眼花,月经量少等不良现象,血虚指的是血液亏虚,和贫血有一些差别,导致血虚的原因有很多,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那么血虚究竟是怎么回事?血虚是怎么引起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血虚是怎么回事?血虚是怎么引起的?(1)

1、血虚是怎么回事

血液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津液,在脉络中的运行,对五脏六腑及孔窍的滋润和濡养有着重要作用。血液充足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能被有效地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人体表现为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皮肤毛发润泽有华,但如果血虚引起津液不足会导致皮肤干燥、便秘、眼睛干涩等症状。

2、血虚的原因

(1)失血过多

因外伤、月经失血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皆可引起血虚。日久则导致淤血内阻,脉络不同,不但造成再出血,而且还影响新血的形成,加重血虚。

(2)流产

流产是一种特殊性的失血,比一般性的失血对血虚的影响要严重得多。胎儿是女性体内的元气和血气的精华,如果胎儿流失,女性会遭遇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重创,极易引起气虚、血虚;其中又以习惯性流产对女性的伤害最大,最终导致不孕不育。

(3)纵欲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造血。所以精能化血,血能生精,肾精心血互生,共同参与神志调节活动。房事过度会引起肾虚,肾虚则导致精不足,精亏则血虚。如果男性容易疲劳、头晕目眩、心慌失眠,那么很有可能是纵欲引起的血虚。

(4)经常服用避孕药

避孕药是通过改变子宫的宫颈黏液,让精子不易穿透,受精卵不易存活,从而达到避孕目的。很明显,避孕药中含有与人体内生理环境违和的成分,要排出这些有害成分,需要肝脏的解毒代谢作用,并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经常服用避孕药加重了肝、肾代谢负担,一旦代谢失调,就会影响血气和肾精,导致血虚。经常服用避孕药的女性血虚的直接表现是月经失调。

(5)脾胃虚弱

血液的形成除了与先天肾精左右有关,与后天精气也有重要关联,而后天精气与脾胃对水谷的运化作用密切相关。脾胃虚弱会导致人体无法吸收足够多的食物精华,也就是消化功能不好,从而出现精气不足,血气不佳。

(6)过度疲劳

中医认为人体脏腑功能正常依赖于提供动力的元气和具有输送作用的血液,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身体才会得到滋养,才能正常运作。而如果长期过度疲劳,会导致气血消耗过度,并缺乏足够的时间重新生发和修复,血虚也就随之而来。

(7)饮食不节

经常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很好地生水谷精微,让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8)过度减肥

很多女性为了追求骨感的身材,又贪功近利,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去一二十斤,采用过度节食、服用减肥药、抽脂等不健康的减肥方式,到最后虽然体重减下来了,精气神也都削减了,面色枯黄无血色、头发干枯无光泽,人也少气无力,也就是血虚了。

3、血虚如何调理

1、血虚人群饮食调理

血虚的女性应该多吃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菠菜、猪肝、黑米、大枣、花生、黑芝麻、南瓜、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补血的水果可选择多吃桑椹、葡萄、红枣、桂圆、樱桃、椰子等,这些食物营养丰富,有很好的补血活血功效。

2、疏通经络调理血虚

血虚的女性应该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并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这样做对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

3、中药调养法调理血虚

血虚的女性经常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药膳食用,具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效果。

4、血虚注意眼睛保养

眼睛是是人体血液消耗大户,只有得到充足血液才能滋润,过度用眼容易导致血液消耗过多,因此经常面对电脑,书本,手机的人群尤其要注意眼睛保养,用眼时间长了可以通过做眼保健操刺激穴位处的经络,以帮助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排除障碍,使经络疏通有利于加强血液循环,松弛眼部肌肉,消除眼睛疲劳。

5、血虚避免过度用脑

工作过劳,思虑劳神太过,就会使血液损耗过度,造成血虚。这类女性应该注意避免过度用脑,工作用脑时间太长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补气血的中药来调理身体,如党参和枸杞,这些药材没有火性,还有助于补气血。

6、坚持运动调理血虚

血虚体质的女性每天应该坚持进行一定量的、能接受的运动,例如散步,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来帮助身体保持适当运动的状态。这样也就避免了“久坐伤肉、久卧伤气”的静态休息的弊端。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