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孩子听力不好怎么办?孩子听力不好怎么训练?[图]

孩子听力不好怎么办?孩子听力不好怎么训练?[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8 17:07 孩子听力耳朵

听力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听力不好会在交流伤存在很大的障碍,对生活带来很多的避免,特别是孩子,如果听力不好,还会导致学习受到影响,那么孩子听力不好怎么办?孩子听力不好怎么训练?其实有一些方法可以缓解,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内容吧。

孩子听力不好怎么办?孩子听力不好怎么训练?(1)

1、助听器

适合人群:助听器适合听力轻度障碍的孩子。

组听器是一种微小的扩声设备,可以将外界的声音放大到孩子能够听到的程度,是孩子能够正常听声音。孩子佩戴助听器越早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越好,刚出生的婴儿一旦查明诊断存在听力障碍就需要尽快选择助听器,如果错过听力发育的最佳时期(3-6岁)以后再配助听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的。

2、振动声桥

适合人群:中度听力丧失或中度听力丧失的孩子。

振动声桥是一种半植入式的听力重建设备,适用于患有中度到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的成年人和儿童。振动声桥通过手术植入中耳,产生并向中耳结构提供机械振动,来弥补内耳感官的缺失,使听觉恢复正常。

3、人工耳蜗

适合人群:人工耳蜗适合听力丧失严重或者全聋的孩子。

它能够将体外的言语处理器转换为电子信号,来刺激神经,提高听力。人工耳蜗植入的最佳时机是5岁以前,这个阶段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耳聋患儿如果在1岁左右就能接受正规治疗、植入人工耳蜗,其中90%或以上的患儿都能正常上学和生活。

4、言语训练

适合人群:采取措施之后的听力不好的孩子。

听力与语言是一体的,孩子听力不好,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很容易出现即聋又哑的情况。所以,在孩子采取措施恢复正常听觉之后,应当马上进行言语的康复训练。一般情况下从理解力到发音的建立过程一般需要2~3年。越小的孩子接受能力越好。

5、听力不好的原因

(1)过度掏耳朵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耳朵内长了耳屎,非要将它挖个干干净净不可。有时孩子耳内发痒,母亲为了止痒,也常常喜欢顺手拿出不清洁的发夹、火柴棒、小木棒或用长手指甲等,在孩子的耳道内盲目地掏挖。这样,病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长期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这就影响了孩子的听力,甚至导致耳聋。耳屎太多可以挖,但必须小心谨慎。切忌用不清洁的毛线针、发卡等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地掏。

(2)用力擤鼻涕

绝大多数父母教宝宝擤鼻涕的时候,都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把宝宝的两侧鼻孔压住一半,然后嘱咐宝宝使劲用鼻孔喷气,让气同时从两个鼻孔喷出来!这样大错特错了,赶紧STOP!这样的动作往往让宝宝擤鼻涕时过于用力,特别是两个鼻孔一起擤,可能会使鼻腔内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给耳朵带来损伤!

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是:先压迫一侧鼻翼,然后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同样的方法排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对年龄偏小、还不会擤鼻涕的婴幼儿,家长可先用细橡皮管或塑料管将鼻腔的分泌物抽吸干净,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后,然后用清洁的棉签缓慢插入鼻腔,边转动棉签,边向外将棉签退出,拭净鼻腔内残余的鼻涕。

(3)吸鼻子

与用力擤鼻涕相反的是,有些宝宝有鼻涕时,懒得擤出来,而喜欢往咽部吸鼻涕,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没有鼻涕时也经常有这个“吸鼻子”的动作。无论有无鼻涕,吸鼻子都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个动作会增加宝宝患中耳炎的几率,严重者可能并发脑脓肿,是十分凶险的。因此,宝宝有鼻涕一定要轻轻擤出来,父母要注意方法,及时纠正宝宝的坏习惯。

(4)噪音过大

儿童,是最容易受到噪声污染而造成听力疾病的群体,而且往往是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使他们的听力逐渐减退。高分贝的声音是主要过度刺激了孩子们内耳里弱小但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收器”。在孩子的耳蜗里通常有15000到20000个这样的‘感应接收器’。一旦它们受到损伤,它们就不再能够把声音传送给大脑了。

比如,当发现有人燃放鞭炮时,应叫孩子站得远一些,或用手捂住孩子的耳朵;平时一记耳光也会导致耳聋,因为一记耳光产生的高压力震破鼓膜,会使孩子的听力终身受损。

(5)游泳感染

游泳时,由于泳池水质比较差,刺激耳膜,加上儿童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提醒各位父母,孩子游泳玩水时要加强对耳朵的保护,一旦有水入耳,应及时将水倒出,以免诱发耳内感染,损害听力。

(6)错误用药

有些药物对于个别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对耳朵的听神经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即使医生在为孩子注射上述药物时,父母也必须仔细观察孩子的听力,耳鸣等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必须马上告知医生并停药治疗。否则,到中毒性耳聋病情明显时才引起重视,就为时已晚了。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