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口咸是肾虚吗?口咸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图]

口咸是肾虚吗?口咸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7 14:07 肾虚欲望性能力性功能障碍

肾是人体重要五大器官之一,是人体正气的根源,正气不足人就容易患病,正气充足人体才有足够的能量排除疾病。肾虚是国内男人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问题,但人们对肾虚的了解知之甚少,误区也很多。男人常常会问,尿频、尿急是肾虚吗?肾虚就说明肾脏一定出了问题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肾虚以及如何诊断肾虚。

口咸是肾虚吗?口咸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1)

1、肾虚有哪些类型

1、肾阳虚——畏寒怕冷为主要特征

肾阳虚,会表现出腰部和膝关节酸软或疼痛,而且发冷,怕冷四肢发凉,下肢尤其严重,面色白而没有光泽或黑而晦暗,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排尿无力,尿后余沥不尽,或尿少浮肿;或者肚子胀,容易拉肚子,拉的大便稀而且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人表现为每天黎明时拉肚子;或欲望减退,男子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女子宫寒不孕,带下清稀量多。

2、肾阴虚——上火为主要特征

我们将肾阴虚的人称为“燥热一族”,他们在肾虚的同时有热的征象。肾阴虚体质的人,会出现腰部或膝关节酸软疼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形体消瘦;两手心、脚心和心口发热,身体像潮水一样一阵一阵的发热,夜里睡觉时出汗(盗汗),面红颧赤,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色黄;男子阳强易举(丁丁容易勃起),遗精早泄;女子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或月经淋漓不尽等表现。

3、气阴两虚证——这类人同时具备阴虚和气虚的表现

阴虚就是在肾虚的同时有热的征象,比如手心脚心发热、心口发热烦躁、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体瘦小、舌质红、舌苔少等。气虚的表现如疲乏无力、少气懒言、自汗(不睡觉的时候不活动而出汗)、小便无力或尿后余沥不尽、活动汗出加重等。

2、留意身体异常

1、口咸

无缘无故地感觉口咸,应考虑肾虚的可能。中医里面咸味和肾的关系是最密切的,有咸味入肾的说法。肾阴虚的人,除了口咸外,往往还伴有咽干口燥、头昏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

2、善恐

无缘无故地出现恐惧的感觉,应考虑肾虚的可能。恐属肾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恐能伤肾,比如我们通常说的“吓得尿了裤子”,就是恐伤肾的表现。另一方面是说恐惧是肾虚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无缘无故地有恐惧的感觉,往往说明有肾虚的问题。

3、畏寒

怕冷,应考虑肾虚的可能。畏寒怕冷是阳虚的表现,阳虚的根源是肾阳虚,所以畏寒的根源在肾。

4、打哈欠

哈欠连连,经久不止,应考虑肾虚的可能。打哈欠是生活里经常遇到的生理现象,一般在身体疲倦欲睡时,或者在酣睡中被人叫醒时都会发作,这些时候打哈欠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担心。但如果不拘时间,在不疲倦的时候哈欠连连,经久不止,可能说明你有肾虚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5、打喷嚏

喷嚏频频,经久不止,应考虑肾虚的可能。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往往是喷嚏频频,经久不止,同时伴有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或疼痛、面色无华、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以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多。

6、唾液异常

无论唾液多还是少,都应考虑肾虚的可能。正常情况下,口中的唾液适中,让人既不觉得口中干燥,也不觉得口水过多,如果肾阴虚,肾中的阴液分泌不足,唾液就会变少;如果肾阳虚,肾中的阴液分泌过多,唾液就会变多。所以,无论是唾液过多,还是唾液过少,都说明可能有肾虚的问题。

7、面色黧黑

面色发黑且晦暗无光,应考虑肾虚的可能。中医将红、青、黄、白、黑五色与五行相配,黑色属水。黑色属肾,黑色的事物也大多与肾有关。

8、耳轮焦黑

耳轮颜色发黑且晦暗无光,应考虑肾虚的可能。耳为“肾之外窍”,由肾气所主,所以耳轮发黑并且晦暗无光泽时也提示了肾虚。

9、牙齿松动

凡是牙齿松动,都应考虑肾虚的可能。肾主骨,骨靠肾精滋养,肾好骨才好。而齿为骨之余,骨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牙齿的好坏。所以,肾与牙齿有着密切关系,肾虚则骨失所养,牙齿就会不坚固,出现牙齿松动的问题。

3、通过舌头诊断肾虚

(1)舌体比正常舌体瘦小,舌质呈绛红色,比正常舌质红,舌面无苔,是肾阴虚的表现。

(2)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裂纹,是为肾阴虚的表现。

(3)舌面没有舌苔,光洁如镜,是肾阴虚损严重的表现。

(4)舌质红,舌苔边发黑且干燥,甚至干裂,或者生芒刺,是热邪极盛、肾阴枯竭的表现,属于危重症候。

(5)舌体比正常舌胖大,舌质娇嫩,比正常舌淡,舌边有齿印,舌苔白,是肾阳虚的表现。

(6)舌质淡,舌苔黑而滑润,是肾阳虚衰的表现,属于危重症候。

总而言之,从我们日常的表现中就可以大概判断出是否有肾虚,细心的人还可以判断出是哪一种类型的肾虚以及肾虚的严重程度,这样就能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或调整作息时间与生活习惯。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