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2岁的时候,宝宝平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和完善,宝宝自己大多数都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着短算的两年,孩子的变化是非常的惊人的,所以,在宝宝1-2岁的过程中,父母要格外的注意孩子的身体变化,避免发生问题。
满月后:紧握的小手打开了
宝宝满月后,运动能力有很大的进步。第一个月时紧握的拳头和蜷缩的胳膊在这个月开始放松。紧紧团在一起的手指头慢慢地都打开了,当你用手指碰触宝宝的小手时,他就会蜷起自己的小手去紧紧地握住你的手指。
妈妈经验分享:成成在第2个月里,偶尔无意识地挥动他的小拳头。有一次好像还试图伸出手去够小床旁边悬吊的玩具,但就是抓不到,真的和第一个月时候很不一样了。
如果宝宝在大部分时间仍然紧握拳头,妈妈可以温柔地抚摸宝宝的手背刺激手部反射动作,促使宝宝把手伸直。
2~3个月:"大脑袋"抬起来了
小宝宝的主动运动是从抬头和头竖立开始的。人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个体差异,生长发育快的宝宝2个多月大时就能抬头至45°,有的甚至能抬到90°。有个别宝宝要到4个月左右,甚至更晚一些才能竖头。如果宝宝3个月后还不能竖头,就应该慢慢加以练习7。
妈妈经验分享:我家宝宝2个半月时还不会抬头,带他去看过医生。医生说这个时间不会抬头属正常,抬头的时间因人而异,不要着急,不要和别的宝宝对比。
宝宝抬头的时间从数秒到后来的数分钟。建议多让宝宝俯卧,以增加抬头的肌肉力量。如果宝宝4个多月的时候头部控制得还是不好,就需要引起家长关注。
3-6个月:翻动一下身体
大部分3个月大的宝宝还不能自己翻身,得靠家长帮忙。4个月的宝宝能在仰卧玩耍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翻成俯卧。5个月时,多数宝宝就可以自由地翻身了。什么时候翻身更多取决于宝宝的个性,好动的宝宝会比较早地把自己翻过来,而有的宝宝要到五六个月时才开始翻身。
妈妈经验分享:我家贝贝长得胖,大动作方面好像都比同龄的孩子晚一些。都6个多月大了、还"懒懒地""不愿意"去翻身。那时候我很着急。还好,在我们加强练习后的不久一天,他学会了这个本领。
妈妈可以侧面逗引宝宝做翻身练习,注意左右两侧要同步。3个月多的宝宝会动、会滚,不要让宝宝独自待在任何他可能跌落下来的高处。
6-8个月:坐一坐,开始爬了
6个月的宝宝背部肌肉已经足够强壮,能够倚物短时间坐会儿,到7~8个月大时就能真正地独坐了。相比卧位,坐位可以自由转动头,让宝宝的视野更为开阔。坐位把宝宝的手更好地释放出来,用来自由地玩耍。
宝宝不满足于这种静止地坐,随着身体往前探,就开始有了爬的意识。刚开始时候,他手脚乱舞,肚子贴着床面,往前蹭着爬。过不了多久,他就能摇头摆臂、双脚交替,快速爬行到你身边了。
妈妈经验分享:我家宝宝是先会爬后会坐,这个时间和标准顺序不一样哦。宝宝会爬后比以前更爱动了,各种"跌打滚爬"常常造成"水灾"或臭臭漏出。为了不影响宝宝的爬行,一定要为宝宝穿那种柔软、腰围贴身、防侧漏的纸尿裤,这样宝宝怎么动都不怕了。
每个宝宝的发育存在着差异,先爬后坐也没有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爬行中的宝宝会对地上的任何小东西都充满兴趣地放进嘴里,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好安全看护。
8~12个月:有支撑地站,开始移动
学会坐和爬后,宝宝增长本领的愿望增强了,他会攀着一切可以抓到的东西让自己站起来,有力气让自己扶着栏杆或者靠着墙壁站立一会儿了。等宝宝"练习"好平衡,不用支撑也能站得久一点后,就尝试着准备往前迈一步了。
11~12个月大时,有的宝宝就有意愿迈出第一步了。刚开始的第一步会很匆忙,两脚距离会比较大,头往前栽,动作僵硬。但几天之后,走路的动作就会变得熟练多了。
妈妈经验分享:我家是双胞胎。妹妹长得瘦,好动,10个月大的时候就能抓着我的手一蹿一蹿地。儿子胆子小,之前学站立时的一次摔跤曾经吓到过他,所以他对学步就格外小心。哥哥要比妹妹晚快3个月才会走路。后来咨询保健医生知道:10~15个月期间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
大多数宝宝都会有一段踮脚走路的经历。但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很长,或者宝宝走路总是摇摇摆摆、拖着一只脚走路,父母就要引起关注,最好带宝宝去做一次检查。
12~18个月:自如地行走
看,宝宝的走路本领比前一段时间有了很大提高。他可以拉着大人的手原地打转、后退、上台阶。15个月左右,大部分宝宝能从蹒跚走路变为能自如地行走,可以走出10多米远,但也有一些宝宝才刚刚可以迈出第一步。有些宝宝能由直线行走转为曲线行走,但也有一些宝宝走几步就趴到地上开始用爬的姿势前进,这些表现都是正常的。
妈妈经验分享:我家宝宝开始走路的姿势怪怪的,总是用脚尖着地,还有点外八字。正当我还在担心他的走路姿势会不会影响到膝盖时,他又变成内八字了。现在他已经4岁了,一切都发展得很好。其实,只要宝宝走得稳,不经常频繁地绊倒,就不用担心。
少用婴儿学步车。每年由学步车引发的事故都在增加。如果不得不让宝宝待在学步车中,那也要做好安全看护。
8~24个月:跑跑跳跳
从走到跑是宝宝在这个阶段获得的又一项运动本领。运动能力强的宝宝渐渐学会了小跑。一天比一天跑得快,会经常从大人身边跑开,使你不得不在后面紧追。
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他开始喜欢蹦跳。刚开始时,宝宝的双脚还不会同时抬起,能够在有支撑的情况下单脚轮流站一两秒钟,已经具有一定的节奏。
妈妈经验分享:我家小石头属于精力旺盛型的孩子,只要我稍不留意,随时就蹿出去了。有次阿姨抓着他的手腕使劲往回拉他,发现他的手臂软软地抬不起来一一脱臼了,后来带去医院才给复位。所以,在和宝贝玩耍时,一定不要只抓条胳膊。
这个阶段的宝宝充满活力,能随意地到处溜达,好奇心也越来越强。爸爸妈妈要小心处理桌子的尖角,养成把危险物品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安全地方。安全看护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孩子可能是患上了睡惊症。睡惊症也称夜惊症,指在深睡眠期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的第Ⅲ、Ⅳ期突然发出尖叫或呼喊,伴表情惊恐、自主神经症状和动作行为表现。常见于4-12岁儿童。多在入睡后的0.5-2.0小时出现,表现为突然坐起、手腿舞动、尖叫、哭喊、眼睛圆睁、四肢紧张,常有不能理解的自言自语,神情十分紧张、恐惧,意识呈朦胧状态,且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出汗、瞳孔扩大、皮肤潮红等自主神经症状,呼之不应,一分钟或数分钟后常能自行缓解并继续入睡。发作时拒绝任何身体接触,很难被叫醒,即使被叫醒也显得意识不清,定向力障碍。次日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或仅部分记忆,无完整生动的梦境。
导致睡惊症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遗传因素,睡惊症约一半有家族史,这种儿童在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下较易发作。心理因素,一些心理刺激因素和凡使儿童心理受到不良刺激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夜惊。如看到或听到恐怖的事情、受到严厉的批评、恐吓等。夜惊发作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与儿童的年龄、性格有关,年幼、敏感、胆小的儿童易发生。
小儿夜惊大部分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家长不必过分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发育的完善,大部分夜惊现象会自动消失,但频繁而严重的夜惊发作,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应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保持良好情绪;让儿童在人睡前30-60分钟保持安静,不要嬉闹、看电视、玩电脑和做作业等;对儿童不良行应注意教育方式,不宜用粗暴的态度、恐吓的语言;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儿童,应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所发生的问题。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