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61岁的赵先生因腹胀、排便困难到医院就诊,本以为是消化不良,结果竟被诊断为结肠癌。
提到结肠癌,大家并不陌生。根据国家发布的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结肠癌属于高发疾病,近几年来结肠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且患病病人呈年轻化趋势。那什么是结肠癌?怎么预防结肠癌?
什么是结肠癌?
昆明东大肛肠医院肛肠科黄主任介绍,结肠癌是好发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随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类型而有所不同。不少早期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可毫无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病灶的不断增大,可产生一系列典型症状。诸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和黏液、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以及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结肠癌晚期还会发生肠梗阻,肿瘤转移等情况,严重者还会引发全身器官衰竭,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怎样预防结肠癌?
黄主任指出,结肠癌病因复杂,多与饮食、微量元素缺乏、遗传、抽烟、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三高一低”(即:高脂肪、高盐、高糖,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是主要致病原因。因此,预防结肠癌应做到:
饮食控制,减少食用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此类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结肠癌的产生与这两种物质存在明显关系,建议成年人每周摄入红肉量不超过500克。
减少加工肉类制品摄入,如熏肉、腊肉、香肠等,这些经过处理的加工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高温环境极易产生多环芳烃和杂环胺。
多食用粗粮,每日食用90克粗粮,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且粗粮可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
适当运动,肥胖人群患上结肠癌的风险较高,这是因为肥胖者体内胰岛素水平较高,会对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且脂肪含量过高会增加炎症反应,引发结肠癌。因此,要合理控制体重,降低脂肪含量,减轻胰岛素的炎性因子水平,建议每周至少5天进行中强度运动,时间为2个半小时,且避免久坐。
怎样及时发现结肠癌?
观察排便。很多结肠癌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但会影响排便,在日常生活中需善于观察排便状况,观察自身每天排便次数、大便是否成形、大便颜色等是否出现异常,有无便血等,若发现异常,则需及时就医。
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据临床统计,结肠镜检查对结肠癌的发现率高达80%,因此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可及时发现结肠癌变。
特别提示:这几类高危人群需定期查结肠镜
由于结肠癌的发病率在0~39岁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年龄时达到高峰。因此黄主任建议,对于结肠癌高危人群来说应有意识的定期接受肠镜检查,以筛查结肠癌,这对于结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六类人群是结肠癌高危人群,应每年定期做肠镜筛查:
1、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
2、有长期便血症状的患者;
3、直系亲属中有肠癌病史的人群;
4、长期有慢性腹泻的患者;
5、大便异常且持续一段时间的患者;
6、曾患过肠息肉的患者,其肠道恶变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