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政策鼓励、群众需求的影响下,公立医院加速拥抱互联网,互联网医疗迎来建设高峰。 《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显示,公立医院的互联网业务几乎入不敷出,支出和收入不匹配,同质化严重,真正能实现有效持续运营的不足10%,大部分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状态。
医生是互联网医疗最核心的资源,公立医院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公立医院的互联网业务为何呈现“僵尸”状态?
01看起来很美,吸引力不大
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市某大型三甲医院疫情前每天门诊量约为1.7万人,按60%为复诊患者计算,每天该有1万人选择线上服务,实际上自2020年2月份线上接诊以来,平均每天线上问诊量仅400余人。
即使是疫情期间,需求最旺盛的时候,该三甲医院的线上诊疗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吸引力。
该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20年2月10日至4月15日,线上诊疗运行47天里,共接诊发热2070例,平均每天接诊44例;非发热患者20467例,平均每天435例。分别占到线下高峰日均门诊量的25%和20%。
该医院情况并非个案。
公立医院互联网业务过分强调预约挂号、线上问诊及药品服务,将医院线下基础医疗项目搬运到线上进行服务,并未能通过互联网将以老百姓大健康需求为核心的业务进行捆绑。在繁荣和热情的背后,公立医院的互联网运营仍然在艰难探索。几经沉浮之后,大众似乎已经麻木。
02模式不清晰,很可能亏本
与其他行业“互联网+”之后“猪都能起飞”的形式不同,公立医院互联网业务仍是盈利模式不清。2019年的行业报告显示,互联网医院亏损比例高达92%以上。
公立医院存在诸多限制,按国家医保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复诊,由不同级别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均按普通门诊诊察类项目价格收费。线下专家号几十块钱,普通号十几块钱。相比之下,做互联网业务并不划算。
在众多公立医院之中,部分医院线下业务量不饱和,转战希望在线上能获取增量,成绩上能够突出一些。但线上医保都按普通门诊收费,专家没有动力,并且线上复诊时检查费可能减少。所以医院也很纠结,既想寻找新机会,又要面临收入下降的风险。
03激励不足,有心无力
公立医院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即使政策要求,但动辄数百、上千万元资金投入,以及医护人员劳动量增加的补偿需求望而却步。其公益性的属性,又决定了公立医院在开展互联网业务上不能以商业上的成功为终极追求。
在缺乏足够收入支撑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这种新兴业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互联网医疗建设给医院管理者提出的最严峻挑战。
激励不到位,对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建设的影响,还远不止医务人员没有积极性。
缺乏运营人才已成为最大难点,公立医院是公益事业,是国家保障领域,不是商业贸易,新领域的探索需要不追求钱途,有情怀的人。这样的人才,凤毛麟角,未来也很难培养。
“没有运营人才就没有流量,没有‘钱途’,就更加无法吸引人才”,这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
04抓住时代赋予新机遇
互联网和现代化的技术的发展,医院要及时借力更有技术性、有创新性的第三方专业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为医院赋能,就像打车平台赋能车企与司机、电商平台赋能中小企业与个体商户一样。
叟大夫医院共享平台与公立医院共建本地健康服务平台,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服务的场景和模式再造,平台提供运营资源与医院组成创新医疗服务和联合,构建新的医疗服务场景。
通过共建本地健康服务平台,固化患者流量,将患者引导至平台成为医院私域用户,持续不断地输出用户所需要的内容,医院在监管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最终形成以医院为中心的健康生态。
通过共建本地健康服务平台,鼓励医生有序开展多点执业,保证其数据、用户、处方等资源全部整合在本医院,实现医院管理者对医生服务的全程监管与查询。
通过共建本地健康服务平台,为医生搭建线上诊室,塑造个人品牌形象,把每一位用户“圈”进医院,并与医院深度绑定,既提高医生自身服务质量,又为医院长期积累用户。
通过共建本地健康服务平台,满足用户更多延伸性服务,如基因检测、上门护理、产后康复、理疗推拿、核酸上门检测等,为医院做补充服务,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同时,医院获得关联收益。
通过共建本地健康服务平台,整合医院周边商家,为医院提供标准化、多元化的服务。如:院边药房、超市、餐馆等,固化一切与医院流量相关商家,让用户需求在医院的平台得到极致性满足。
叟大夫医院共享平台以“赋能医院拥抱互联网”为使命,帮助实体医院提升运营、重构、创新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以用户流量为基础、需求服务为核心,医院健康服务平台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形成医院区域“美团”平台,帮助公立医院自成生态。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