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泄心汤泄心火
泄心火首选大黄黄连泻心汤,该方在《金匮要略》中就叫“泻心汤”,是由大黄9克、黄连6克、黄芩6克三味药组成,故又名“三黄泻心汤”。
2.导赤散泄心火
另一个方子叫导赤散,出自于《小儿药证直诀》—书。所谓导赤就是引导心火从小便而去的意思,主要用于心经虚火所致口舌生疮,也可以用来治疗泌尿系炎症,小便淋漓刺痛、舌红、脉数等症。导赤散组成:生地黄(6克),木通(6克),生甘草(6克),竹叶(6克)。
3.泻青丸泄肝火
泄肝火有个方子叫泻青丸,因为肝属木色青,主东方,所以泻青即泻肝。这个方子中有趣的药味不在清肝泻火的龙胆草、大黄,而在当归、川芎等养血药和防风羌活等疏散药物,这种制方方式告诉我们清肝火的要点:不可纯用苦寒泄火之药,应与疏解和养血之药进行配合,如果只是一味地压制肝火,反而不会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平时养生应注意调节情绪,有肝火采取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要比生闷气好得多。组成:龙胆草、大黄、防风、晃活、川尊、当归、山栀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3克,日两次。
4.左金丸泄肝火
我们泄肝火还有一个办法,讲通俗些就是让爸爸来管一下儿子,例如左金丸,左通佐,意思是辅佐金来克制木,从而起到清肝火的作用。组成: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
5.泻黄散泄脾火
泄脾火可以用泻黄散,脾五行属土,其色黄,所以泻黄就是泻脾。泻黄散用的是散剂,用量轻,稍煎即就,因此脾火不是象心肝之火那样的“明火”,我们称为“伏火”,就好像封着的炉火,怎样来灭这样的火呢?要将火挑开再泼上水火就灭了,因此该方的药物关键不在清火的栀子,而在疏散的防风。组成: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去芦,切,焙)。上锂,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
清脾火除了“热者寒之”,还要“火郁发之”,这就是泻黄散中用防风的道理。给大家讲一个用泻黄散有效的病例,有一个成功男士,38岁,工作压力大,社会应酬多,食辛辣醇酒过多,得了—个奇怪的疾病,自觉浑身发热,但是体温不高,在医院做了各项检査大致正常。自述全身肌肉、手脚发热,脸红,出汗少,失眠,眼睑肿,饮酒后加重。这种病治疗从哪里下手?西医不治这种病,但是从中医角度就很好解释,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肌肉,脾主四肢,脾主眼睑。《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浊阴归六腑,清阳实四肢”,这种情况是脾火郁滞,表现为四肢肌肉不适,饮酒加重了脾胃湿热,所以酒后病情加重,据此我就给他开了泻黄散这一药方,然后嘱咐他注意减轻工作压力,戒烟酒,清淡饮食,慢慢地,病人浑身发热就减轻了。
6.泻白散泄肺火
治疗肺经伏火要用泻白散,肺属金,其色白,泻白就是泻肺。为什么肺火也称为伏火呢?因为在五脏之中,肺被称为“娇脏”,不耐寒热,所谓娇,是指容易受到伤害,治疗起来既不能用大苦大寒,也不能用大辛大散,必须得用轻灵柔润的“清剂”,就像《红楼梦》中的晴雯本属于娇弱之躯,—次外感风寒,请来的庸医却给开了一些发汗的猛药(虎狼之剂),这种药性猛烈的方子给李逵、张飞之流治病行,而给弱女子应用就是害人了。肺在五脏之中属于娇嫩之脏,所以治肺热的药需要轻清—点,像麦冬、芦根、百合、桑白皮即可,充其量用点石膏、黄芩,没必要大寒。组成:地骨皮五钱,桑白皮五钱,生甘草三钱,梗米三钱。